非常感谢大家对秦国武将阵容搭配大全问题集合的贡献。我会努力给出简明扼要的回答,并根据需要提供一些具体实例来支持我的观点,希望这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秦国最厉害的七位猛将是:王翦、白起、蒙恬、王贲、蒙骜、司马错、章邯。
1、王翦
如果论战功,王翦是超过白起的。因为秦国最大的两个对手:赵国和楚国,全是王翦剿灭的。在战国后期,除了赵国和楚国,其他四国已经无力跟秦国对抗。而正是王翦,一手消灭了秦始皇最大的两个对手,完成了他一统七国的梦想。
2、白起
白起一生历经大小七十余战,从未一败,甚至没有一场平局,全胜。白起在伊阙之战中,率七万秦军击败韩魏两军15万,凭借此战他名动七国。接着白起开始了他吊打天下的杀神之路,一步步踏上战国武将之巅。
3、蒙恬
他非常受秦始皇的信任。秦始皇统一后,他派大将蒙恬在北方修筑万里长城,并率秦军抵御匈奴。
《史记》中记载:“冠带战国者七,而三国边与匈奴”,也就是说战国七雄中有三个和匈奴接壤,这三国就是燕、赵、秦。赵国和秦国在历史上多次吊打匈奴,尤其是赵国名将李牧和秦国名将蒙恬。
蒙恬镇守北方九郡十几年,作战悍勇绝伦,打得匈奴“不敢南下牧马”,堪称一代名将。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杀死了公子扶苏,也赐死了蒙恬。可惜了蒙恬如此将才,却被无辜冤杀。
4、王贲
他是战国四大名将王翦的儿子,为秦始皇一统七国立下大功。白起死后,秦始皇统一七国,基本上全靠王翦跟他的儿子王贲。王贲率秦军先后剿灭了魏国、燕国、齐国等三国。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王贲随秦始皇出巡,后来踪迹不明。
5、蒙骜
就是蒙恬的爷爷,战国末期秦国的著名将领。蒙骜一生历经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等四位秦王,他战功赫赫,在秦军中地位很高。蒙骜最大的特点就是擅长攻取城池。
据史料统计,蒙骜的一生中,他先后夺取了赵国城池30余座,魏国城池50余座,韩国城市10余座,简直就是“攻城魔王”。
6、司马错
他是“史圣”司马迁的先祖,属于战国中期的秦国猛将,一生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等三位秦王。
司马错的主要战绩有三项:公元前316年,率秦军剿灭蜀国(这里的蜀国跟刘备没有关系);公元前289年,协助杀神白起吊打魏国,夺得魏国城池20座;公元前280年,率秦军击败楚国,夺取了楚国的上庸。
7、章邯
被称为最后的秦将。他是胡亥时期的上将军,并担任少府。章邯不降,强秦难灭。章邯是秦二世的支柱武将,他一直在跟项羽血战。巨鹿之战中,项羽九战九捷,击败了王离的囚徒军,而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一直在观望,并没有出手。
章邯不卖力是因为赵高一直在胡亥面前说章邯的坏话。章邯打赢了没有奖赏,打输了更是死路一条。无奈之下章邯投降了项羽。项羽觉得章邯挺能打,就封他为雍王。后来刘邦起兵攻打雍地,打败了章邯,章邯拔刀自刎。
有人能将秦国统一六国之前各国的文臣武将一一列举下么 然后还有后来的楚汉相争中楚汉两边将领也列举下
统一六国前:
战国四君子:齐:孟尝君;楚:春申君;魏:信陵君;赵:平原君。
战国四大名将:秦:白起 王翦;赵:廉颇、李牧
两大辩士:苏秦(六国之相) 张仪(秦)
此外六国后期名将相还有:
秦:王贲 蒙恬 吕不韦 李斯 尉缭 甘罗
齐: 邹忌 后胜
魏:侯嬴 朱亥
楚:项燕 景阳
韩:韩非 冯亭 申差
赵:赵奢 公孙龙 虞卿 荀况 郭纵 荀况 公孙龙 毛遂
燕:太子丹 樊於期 荆轲
楚汉相争时:
楚军
武将:项庄、龙且、钟离昧、 季布、虞子期、曹咎、项声、周兰、留公旋、薛公、郯公
文官:范增、项伯、武涉
汉军
嫡系武将:樊哙、 周勃、纪信、曹参、灌婴、刘贾、卢绾、郦商、刘濞
其他武将:韩信、彭越、英布、
文官:张良、萧何、陈平、郦食其、随何、陆贾、卢绾、审食其、夏侯婴
问一下,秦国如果和三国里的魏蜀吴争霸,会赢吗?
如果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的军队,秦国可以横扫三国。
不论是从单兵战斗力还是整体军事实力来说,秦军方阵都是有史以来最强的军队阵容,搭配秦弩,基本无敌。
论经济和后勤方面,三国也无法和秦匹敌,现在的工业标准化和流水线作业在秦时就开始运用成熟了,就这点而言,不只是三国,或许直到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军事后勤都不能与秦相比。
至于冶炼技术,秦时期的技术都失传了,不要说三国,或许直到宋甚至明时期的冶炼技术都还没有达到秦朝的水平。
就军械的重视程度而言,也就宋达到了这程度,但对技术的重视和更新秦以后的朝代都没有达到,都是轻视工匠,从来不会像秦一样重视工匠与技术。
就军事体系和军功奖励制度而言,秦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士气绝对是最旺的。
统帅的技战术方面,汉到三国相对于战国时期,并没有什么发展和更新,在步骑联合作战方面也没有新的战法出现,就这点而言,秦的统帅能领先于战国,肯定也能领先于三国,因为战国时期战争的频率远高于三国,名将辈出,战国四大名将一半出自秦国,白起更是号称“杀神”或者“军神”。
军士素养及能力方面,秦军士兵训练有素,骑兵更是厉害,号称“飞骑”的始祖,嬴姓秦部族本身就是就善于养马,更是以战争立国,因击退戎狄联军保护周王东迁才能得建国,其骑术比之游牧民族甚至还出色,在马上进行“奔射”更是熟练,就这点而言,三国时期的所谓精兵无一能做到。
综合而言,三国时期的军事实力,相比较于秦始皇时期,没有任何优势,如果对阵肯定是惨败。
秦始皇统一六国,嬴政手下的九大功臣谁排第一?
秦王嬴政最终能够统一六国,除了自身的雄才伟略之外,自然也离不开手下一众马仔们的不懈努力,根据史书记载,祖龙手下文臣如雨,猛将如云,其中最出彩的共有九人,这九位可以算得上是秦国最杰出的顶级人才。
他们分别是:王翦、王贲、王离、章邯、蒙武、蒙恬、蒙毅、李信、李斯,八个武将,一个谋臣, 作为以统一为主题的秦国,武将的作用很突出,灭国之战更是令人读之热血沸腾。
这里面武将排前三的应该是王翦、王贲和李信,王贲是大将王翦的儿子,更是秦国灭魏、燕两国的主要功臣,李信属于秦军之中的“少壮派”,曾与大将王贲一起攻打燕国,将燕军攻击得溃不成军,最终迫使老燕王喜不得不将太子丹杀掉赔罪,即便后来李信在攻打楚国之时失利,从秦王对其处理的态度来看,也不能否认李信个人的能力和功劳。
而老将王翦,作为秦始皇时期,秦国头号名将,在秦国灭掉六国的战争当中,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六国当中,能够有实力跟秦国PK的国家有三个国家:赵国、楚国、齐国,齐国袖手旁观,最终自食其果,赵国和楚国在亡国危机之下,拼死反抗,成为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当中,最难啃的骨头。
而在灭赵、灭楚当中,最难啃的攻坚战,恰恰都是被老将王翦给啃下来的,武将之中首推王翦一点儿都不过分。
那么,作为九大功臣中唯一的文臣,李斯的功劳到底能不能媲美王翦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秦朝最终能够统一六国是历代秦君努力、积累的结果,然而到了嬴政时期,秦国却干出了一个自毁前程的事情,那就是在秦国发现了韩国的“疲秦计划”之后,秦国君臣就觉得,外国人看着怎么看怎么不顺眼,都有害我之心,于是便下达了驱逐所有外国客卿的逐客令。
? 这些人才虽然是外国人,但都是抱着振兴秦国目标而来,倘若不分良莠,一股脑全部被驱逐出去,那么他们只能选择改投他国,人才流逝必然会重创秦国的未来,正是李斯的《谏逐客令》最终打动了秦王,让其幡然醒悟,最终没有铸成大错。
? 而对于统一战争,李斯献上计谋,劝秦王派遣谋士持金银珠宝出关,游说山东诸国,离间各国君臣,不少国之干城,如李牧等辈,最终都是倒在了秦国的离间计上,这也为正面战场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证。
在李斯的多年谋划和辅佐之下,秦王嬴政最终扫平六国,统一寰宇。
因此在秦王的九大功臣当中,排名第一的不是武将,而应该是谋臣李斯。
好了,今天关于“秦国武将阵容搭配大全”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秦国武将阵容搭配大全”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