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遗迹周瑜阵容搭配攻略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解决大家的疑惑。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遗迹周瑜阵容搭配攻略的话题。
在热血三国志ol游戏中,玩家是可以挑战很多关卡的,但是不是所有的关卡都是那么容易,很多关卡的难度还是很高的,例如上古遗迹。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热血三国志ol上古遗迹的打法攻略。
热血三国志ol上古遗迹打法攻略
鉴于大多数玩家的实力,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中等难度上古遗迹的打法。
中等难度
中等难度,135万战力可通关,这关需要2队才能通关,前面14关的打法基本都一样,重点15关,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开局的小狼别杀,坦克放在后面,进场后两秒,会有两个小狼从后面偷袭,逐个集火击杀,被攻击的坦克在地图上转圈躲伤害就行,然后全部躲起来,小乔去打小狼有治疗就加,别杀死小狼,打残后就躲一边了,用被动给坦克慢慢治疗,时间结束了坦克血也满了,要注意2分40秒的时候,乱世商人会出来,集火击杀,别杀小狼就行,第一阶段结束。
第二阶段
人员配备:小乔,周瑜,貂蝉,607,刘备。全部要满能量。
进图后击杀小狼,从右边两白一黑狼,先杀黑狼,刘备开盾,607和貂蝉轮流控制,被攻击的武将走位躲伤害,逐个击杀,第一波结束,貂蝉或者607满能量,留第二波控制,要小狼一出场就放,不然黑狼会隐身,控制打不到,第三波和第四波都是同样的打法,感觉打不过退出来再打,一直打到赵云出来为止,第二阶段结束。
第三阶段
人员配备,赵云,张飞,华佗,黄忠,周泰。满状态。
如果boss一出场就用技能,要用周泰或者赵云打断,三个控制,轮流打断3个boss技能,优先击杀赵云,杀完赵云就算通关了。
ps:一定要注意走位,否则下场会很惨。
咸鱼之王遗迹探险周瑜打法阵容推荐咸鱼之王遗迹探险周瑜关卡怎么过
咸鱼之王遗迹探险周瑜打法阵容推荐咸鱼之王遗迹探险周瑜关卡怎么过,相信很多小伙伴对这一块不太清楚,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咸鱼之王遗迹探险周瑜打法阵容推荐咸鱼之王遗迹探险周瑜关卡怎么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来了解一下哦。
遗迹探险周瑜关卡打法攻略
第十关周瑜
1.周瑜这关比较难,普攻平A敌方五个武将,伤害又高。推荐两套阵容,一套是给四觉献祭过的阵容,另外一套是赌控制过的阵容。
2.献祭阵容:公孙瓒、吕布、庞统、荀_、华佗或夏侯_。
3.赌控制阵容:吕布、蔡文姬、张飞、庞统或黄月英、太史慈。
补充:第八关甘宁
1.甘宁这关其实挺容易的,只会从一号平A到五号,也没有特殊技能。
2.推荐阵容:公孙瓒、吕布、黄月英、太史慈或庞统或荀_、貂蝉
历史上周瑜是在那里死的?拜托各位了 3Q
一.周瑜并非被气死 自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问世,“诸葛亮三气周瑜”,气得周瑜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于是乎,周瑜被诸葛亮气死的故事就世代相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是小说家罗贯中笔下的周瑜,他是一个心胸狭窄,气量小,嫉妒心很强的人。其实,历史中真实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吴主孙权曾评价周瑜:“瑾有王左之资,雄烈胆略兼人,言议英发。”《三国志》作者陈寿称周瑜:“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在生活中,周瑜是一个宽容大度、心胸豁达的人。《江表传》曾记述这样一个故事:东吴老将程普,是一个早年跟随吴主孙坚南征北战、屡建功勋、很有影响的老将。由于年龄大,资格老,人们都尊称“程公”。程公对后起之秀的年轻将领周瑜有些看不起,曾多次给周瑜难堪。而周瑜却以大局为重,对程普的态度“折节容下,终不与校”,并经常虚心向他请教。最终“普后自敬服而亲之。”并对他人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那么这样一位“雅量高致”、“文武筹略”的周瑜为何年方36岁就英年早逝?《三国志?6?1吴书》记载:周瑜16岁时大病一场,其父母请来曾经在宫中服侍过汉恒帝的太医柳仝。柳仝替周瑜把脉后说他以前读书用脑太甚,又染过风寒,久病不治,治不除根,日积月累,病情严重。后经柳仝救治,幸免一死。当时柳仝曾给周母留下二两金**的药散,并郑重留言:“此病二十年后有可能再复发,到那时可将此药给他服下就没事了。因二十年后我已不在人世,到那时可就无人能配此药了。”后周母病故时,又将此药传留瑜妻小乔,并把太医之言叮咛再三。果其不然,赤壁之战胜利后,209年,攻打荆州一战,周瑜右肋被箭伤,尚未痊愈便又率兵进取西蜀。210年冬,周瑜终因长年征战劳累过度,箭伤和旧病同时复发,救治无效,“道于巴丘(今湖南岳阳)病卒。”,当夫人小乔听到周瑜病逝,猛地想起20年前名医柳仝留给她的那包金**药散,后悔不已,竟哭昏过去。醒来第一句话就哭喊道:“是我害了周郎”。 诸葛亮气死周瑜,作为文学作品,无可厚非。但作为历史,还是要尊重史实的。 二、周瑜墓葬在庐江 周瑜死后,“(孙)权素服举哀,自迎其丧于芜湖。”(《三国志?6?1吴书》)但其墓葬何地,史无记载。直到明朝,其《一统志》有简要记述:“周瑜墓在庐江县东门外安丰乡。”然自清朝始,除庐江县外,在湖南岳阳、江西新淦和安徽的宿松、居巢、芜湖、舒城等地共有七处周瑜墓,且各地县志都有记载。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出现一场长达10年之久的周瑜墓葬真伪之争。湖南岳阳人说:今岳阳乃古巴丘,周瑜的俸邑,他死于巴丘,当然安葬于巴丘;江西新淦人说:新淦是周瑜长期镇守之地,且今之湖南岳阳和江西新淦东汉时同名巴丘(后湖南巴丘改名巴陵),故周瑜“病卒”的“巴丘”应是今日江西新淦,所以此地周瑜墓才是真的;安徽宿松是周瑜后裔移居所在地,他们搬出《周氏宗谱》,谱序有文曰:“周本,汉南郡太守瑜之后。瑜葬宿松,即墓为祠,子孙居其旁者数十家。”因此,周瑜墓当在宿松;居巢、芜湖(东汉末为舂谷县)皆周瑜曾经为官一任之地。他们声称当年周瑜灵柩东下,孙权“自迎其丧于芜湖”,其墓葬应在沿江两岸交通便捷之处,岂可再逆江而上葬于他地?!究竟何处才是真正的周瑜墓葬呢?1978年,国家文物保护局授权安徽省文物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先后多次奔赴各地,对上述各周瑜墓的真伪情况进行实地探测、考察,并查阅大量史志资料及相关连的古遗迹遗存。最后专家认定:湖南岳阳、江西新淦,以及安徽的居巢、芜湖、宿松等地的周瑜墓均为“纪念冢”。至于舒城县, 志书记载周瑜随孙策举兵讨董卓时,在舒城县西南9公里处筑一土城屯兵养马,至今城垣尚存,四门可见,后人称为周瑜城。也有人把此视为周瑜墓而扫祭,实乃无墓。唯有庐江县周瑜墓才是真正的周瑜墓葬。其主要依据有三:其一,实物。庐江县周瑜墓地约五亩,兆域高约八米,有封无表,平地起坟。历史上有三次盗墓记载,其墓冢一直留存至今,在周边土地仍埋有大量3x6x12寸车纹汉代大砖。这些都是其他六地所没有的;其二,古遗迹遗存。周瑜夫人小乔墓,在庐江县西门绣溪河畔真武观西百步,坟头朝东,与城东周瑜墓遥遥向望。明人王永年诗《周公瑾墓》:“墓木如今劫火烧,今时潜水(庐江县城又名潜川)旧吴朝。凄凄两冢依城廓,一是周郎一小乔。”史实相符;其三,古籍文献。我国旧地方志分《县志》、《通志》(即省志)、《一统志》(国家志)。大凡《一统志》和《通志》均分别依据《通志》和《县志》资料,“钩稽考证,误者正之”后选辑复载,其存史价值应是一级高于一级。从现存古籍文献资料中,唯有庐江县周瑜墓在清初《江南通志》(时安徽尚未建省)、明《一统志》中有记载。尤其是《江南通志》,对庐江周瑜墓碑的高、阔、厚和碑文的排列形式都记载得十分详细。而其他六地均只是本地县志记载而已。 庐江周瑜墓得到国家文物保护局的确认,安徽省人民zhèng fǔ于1989年公布庐江周瑜墓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 周瑜究竟何方人氏? 周瑜籍贯哪里、究竟何方人氏?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查阅古、近代各版本史志资料,均载为:“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在明朝以前,尚无周瑜籍贯归属之说。然自清朝始,安徽境内相互毗邻的庐江、舒城两县便出现了周瑜籍属之争。虽说当时没有留下什么相互争辩的文字资料,但在现存的清康熙、雍正、光緖等版本《庐江县志》和《舒城县志》中,两县均以周瑜为本县历史人物立传入志。新中国成立后,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版《辞海》中“周瑜”辞条注释:“周瑜(175-210),三国吴国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但在1982年,由南京大学历史系编写、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名人辞典》和1983年由历史学家沈起炜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都分别记述:“周瑜,庐江舒(今安徽庐江县)人。”而1992年,由戎毓明主编、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安徽人物大辞典》中却又记述道:“周瑜,庐江龙舒(今属舒城县,一说今属庐江县)人”。如此种种,版本各不相同。后于上世纪末,全国编修第一轮新地方志。1997年版《安徽省志?6?1人物志》在各县志内容的基础上钩稽考证,最后记述:“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今庐江县西南)人”。地方志乃一方之全史,其存史价值应具有权威性。但由于历史因素及多方面影响,对安徽省志的这一记述至今未被认同。由合肥市zhèng fǔ兴建、于1999年开馆的《安徽名人馆》内,所陈列的由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和安徽大学共同审稿的历史名人资料中,就仍坚持“周瑜,庐江舒(今舒城县)人”一说。尤其是庐江、舒城两县,除在各自新编修的县志里,仍继续分别将周瑜作为本县历史名人立传外,并动用各种宣传媒体,各执一词公开大作“周瑜故里”的文章,借以促进地方旅游事业发展。致使广大游客和社会各界大为迷惑不解:周瑜到底籍贯哪里,属何方人氏呢? 周瑜籍属之所以出现有庐江、舒城两县之争,盖源于后人对史志记载:“庐江舒人也”(庐江郡舒县人)的诠释不一所至。郡,古代行政区域名。《汉书?6?1地理志》载:秦末,分九江西南地区设郡,以境内有庐江水为名 ,谓“庐江郡”。到汉武帝元狩二年(121年),撤消江南庐江郡,析九江西部江北地区及衡山东部地区组建新庐江郡。时“庐江郡领县十二:曰舒、曰居巢、曰龙舒……,郡治舒。”即当时的庐江郡下辖12个县,有舒县、居巢县、龙舒县……,郡的首府设在舒县。《旧唐书?6?1地理志》载:隋开皇三年(583年),以州统县,废庐江郡置庐州,州治移建于合肥。为保存旧名,改旧郡治舒县为庐江县;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析合肥、庐江地,改古龙舒县置舒城县。《江南通志》载:“舒城为汉龙舒县,汉舒县为今庐江县。”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于1931年出版发行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舒县注:“春秋时舒国,汉置舒县。故城在今安徽庐江县西。隋更名庐江县”;龙舒县:“汉置。南朝宋省,即今安徽舒城县。”但是,在宋代五部著名地志学专著之一的《太平寰宇记》里却记述道:舒城县“取古舒县名。”庐江县“古龙舒也。”由此,古舒县沿革至今究竟是庐江县还是舒城县,千百年来,就一直成为史学界争议的焦点且无定论。这也就导致出现“周瑜,庐江舒(今安徽庐江县)人”和“周瑜,庐江舒(今安徽舒城县)人”的历史名人籍贯之争。 史学家郭沫若曾指出:“凡是名人胜迹,后人往往多所附会。”有关名人籍贯和胜迹地望之争,也是见怪不怪之事。周瑜毕竟是1800年前的古人,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数千年间,九州大地战乱频繁,朝代更替,疆土区域变异,其郡、州、府、县亦是时废时置,时并时析。“地名纷杂,淆混滋多,各书记载亦多互异。说者往往误一为二、误二为一,或音声偶同,率尔牵混。而地望全非或辗转传讹,群相附会而事实均误。”(《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例言)周瑜籍贯究竟是今庐江县还是舒城县,我们应本着尊重历史和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讨论的方法予以澄清。达成共识更好,求同存异亦可。因为,他是安徽人,庐江、舒城同属安徽。周瑜作为中国历史名将、世界名人,这应是整个安徽人的骄傲。当然,如果从史学研究方面,笔者认为:《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注“古舒县今之庐江。”《安徽省志?6?1人物志》周瑜注:“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今庐江县西南)人。”是严瑾的、科学的,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参考书目。
好了,今天关于“遗迹周瑜阵容搭配攻略”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遗迹周瑜阵容搭配攻略”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