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现在我来为大家谈一谈沮授阵容搭配杜预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关于沮授阵容搭配杜预的话题,我们开始说说吧。
1、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东汉末期河内温孝敬里(今河南温县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后,曹操称魏王,立曹丕为太子,司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
经常与曹丕谈论大事,研究谋略,深为曹丕信服。曹丕只当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时把辅佐曹睿之重任交给了司马懿、曹真、陈群三人。曹睿即位,是为明帝,他封司马懿为舞阳侯。
227年2月,驻守新城(今湖北房县)的将领孟达有叛魏归蜀之意。孟达本为蜀将,是叛变之后归附魏国的。司马懿当机立断,魏军进城杀孟达,俘叛军万余,新城仍为魏占有。231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马懿与诸葛亮祁山斗智,成功抵制了诸葛亮的进攻。
239年春,魏明帝病危,不日,明帝死,八岁的曹芳即位。249年正月,曹爽兄弟挟小皇帝外出拜谒高平陵,暂离京城。司马懿当机立断,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一派。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马懿病死,但由于他攻于心计,老谋深算,司马氏的势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对朝政并无震动。其子孙仍把握曹氏朝政。
2、孙权
孙权,字仲谋,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其兄孙策遇害后,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成为一方诸侯。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孙权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
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22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汉军。252年病逝。
作者罗贯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事例,给读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独特、胆识过人、治国有法、治军有方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
3、张飞
张飞(约166-221)字益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其勇武过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
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197年在曹操进攻吕布,吕布败亡之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
公元200年刘备衣带召事情泄漏,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下邳太守车胄,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投奔袁绍。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
4、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5、夏侯渊
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常常出敌不意,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
初期随曹操征伐,官渡之战为曹操督运粮草,又督诸将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后率军征伐关中与凉州,斩梁兴、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屠各等外族势力,虎步关右。张鲁降曹操后,夏侯渊留守汉中,与刘备相拒逾年,在定军山被刘备部将黄忠所袭,战死,谥曰愍侯。
后三国时代哪些武将和谋士比较厉害?
武将
后三国三杰邓艾、姜维、钟会就不用说了吧。此外还有陆抗、羊祜、杜预、王濬~
陆抗
陆抗乃吴国最后一位名将,后人评曰:“吴国自孙策平定江东以来,名将不绝,先有周瑜、鲁肃,后有吕蒙、陆逊、陆抗,使得魏、蜀虎视江东而不敢妄自动兵。”可见陆抗的军事能力绝对一流,甚至堪比周瑜。陆抗在世时,蜀国已灭,司马炎已称帝,一度想攻打吴,就因为吴国有陆抗镇守而不敢妄动,直至陆抗死后才敢发兵。陆抗临终前曾上书孙皓,并预测晋国入侵时其军事方案,然而孙皓却置之不理,后来晋龙骧将军王濬率水陆大军沿江而下,其作战方略与陆抗所想象的完全一样。
羊祜
羊祜可谓晋朝第一位军事家,是可以与陆抗分庭抗礼的人物。司马炎登基后急于灭吴,而羊祜认为吴国的国势虽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实力,特别是荆州尚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将领主持军事,平吴战争不宜操之过急。于是,他采取军事蚕食和提倡信义的两面策略,以积蓄实力,瓦解对方,寻找灭吴的合适时机。同时羊祜于是实施怀柔、攻心之计。在荆州边界,羊祜对吴国的百姓与军队讲究信义,每次和吴人交战,羊祜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许他们再说。有部下在边界抓到吴军两位将领的孩子。羊祜知道后,马上命令将孩子送回。因此吴国将士来降者络绎不绝。而羊祜此人人格魅力极高,一次陆抗生病,向羊祜求药,羊祜马上派人把药送过来,并说:“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的药,还未服,听说您病了,就先送给您吃。”吴将怕其中有诈,劝陆抗勿服,陆抗不疑,并说:“羊祜岂鸩人者”(《晋书·羊祜传》)!仰而服下。陆抗虽为羊祜的对手,但对其也敬佩万分,认为就算是诸葛亮也绝非羊祜之敌手。
杜预
杜预在晋武帝初期担任守卫边关的要职,在任期间杜预提出了五十多项安边兴国的建议,均为朝廷采纳。杜预还积极进行科学发明,修订出通行于世的历法。羊祜死后杜预代替其职,期间兴修水利,造福于民。在最后的灭吴战争中担任西线指挥,为西晋的统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王濬
受羊祜提拔升至广汉太守,后迁益州刺史。伐吴前拜龙骧将军,训练水军。太康元年正月从成都出兵攻吴,克丹杨,同时破了吴的铁锁和铁椎阵,之后连克西陵、夏口、武昌而直抵建业,孙皓投降,完成灭吴大业。
这四个人都是统帅级别的。另外个人武勇牛逼点的有文鸳。
文鸯
文鸯父亲文钦协同毌丘俭举兵在寿春反叛,讨伐司马师。文鸯与父请命保守乐嘉城,协议与文钦兵分两路,夜晚袭击司马师的城西军营,文鸯在司马师的大寨里往来冲杀,吓得司马师眼珠迸出,直杀到天明,寻不见父文钦,邓艾率领众魏将追击文鸯,文鸯单骑在众魏将中,齐进齐出,无人能抵挡。毌丘俭事败身死,文鸯等投靠东吴,诸葛诞在寿春反叛司马昭,文鸯等率兵救助,协同诸葛诞共守寿春城,诸葛诞在城中将文钦杀死,文鸯和其兄弟从城上跳下投靠司马昭,司马昭加封他为偏将军,关内侯。
谋士
曹家: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辛毗、杨阜、桓范、 司马懿。
2. 孙家:张昭、鲁肃、张纮、顾雍、诸葛瑾、步骘、阚泽。
3. 刘家:诸葛亮、庞统、法正、黄权、刘巴、马良、李恢。
4. 袁绍:田丰、沮授、审配、逢纪、许攸、郭图。
5. 刘表:蒯越。
6. 吕布:陈宫、陈登。
7. 张鲁:阎圃。
8. 刘璋:张松
三国资料
T
田丰:七回,袁绍谋士,被下狱,袁绍兵败,逢纪谗言,自刎于狱中。
田楷:十一回,青州太守。
田氏:十二回,濮阳富户。
田畴:三十三回,袁绍旧将,归曹。
田豫:一百三回,曹将,
田续:一百十六回,魏将。
田章:一百十六回,魏将。
唐周:一回,张角弟子,反叛。
唐咨:一百八回,吴将。降魏。
唐妃:四回,少帝妃,绞死。
唐彬:一百二十回,晋广武将军。
陶谦:五回,徐州刺史,字恭祖。
陶商:十二回,陶谦长子。
陶应:十二回,陶谦次子。
陶浚:一百二十回,吴将。
太史慈:十一回,东莱黄县人,字子义。为张辽军射杀。
太史慈母:十一回。
太史亨:五十三回,太史慈子。
滕胤:一百八回,吴太常,大司马,为孙綝杀。
滕循:一百二十回,吴司空。
檀敷:六回,山阳人,字文友,江夏八俊之一。
蹋顿:三十三回,乌桓将,为张辽斩。
谭雄:八十二回,吴军裨将。为关兴擒斩。
土安:九十回,乌戈国领兵俘长。为诸葛亮烧死。
W
王美人:二回,灵帝宠,生刘协,为何太后所鸩杀。
王允:三回,司徒。李傕,郭汜杀。
王匡:五回,初为汉河内郡太守。
王方:九回,董卓余党。死于马超之手。
王颀:九回,越骑校尉,死于国难。
王昌:十三回,李傕虎贲将。
王邑:十三回,汉河东太守。
王立:十四回,汉侍中太史令。
王朗:十五回,会稽太守,归曹。魏司徒,为诸葛亮骂死。
王则:十六回,操将,奉军都尉。
王(上后下土):十七回,操将,仓官,为操杀。
王楷:十九回,吕布谋士,
王子服:二十回,汉侍郎,衣带诏事发,为操杀。
王忠:二十二回,曹将为关羽擒,为操黜罢爵禄。
王植:二十七回,荥阳太守,与韩福亲家,为关羽杀。
王修:三十二回,袁谭别驾。被逐,为曹操待为上宾。
王琰:三十三回,上洛都尉,献高干头于曹操。
王威:三十四回,刘表将,为于禁军杀。
王粲:四十回,山阳高平人,字仲宣。避乱荆襄。降曹,封关内侯。
王累:六十回,刘璋帐前从事官。上谏不从自摔死。
王基:六十九回,汉安平太守。
王必:六十九回,长史,总督御林军,为耿纪射杀。
王平:七十一回,字子均,魏牙门将军,降蜀,巴西宕渠人。
王甫:七十三回,关羽随军司马。堕麦城亡。
王谋:八十回,蜀少府。
王双:八十五回,曹仁将。
王双:九十七回,陕西狄道人,字子全。曹真大将。为魏延斩。不知是否为前面之王双。
王伉:八十七回,蜀永昌太守
王连:八十七回,蜀谏议太夫,字文仪,南阳人。
王肃:九十九回,魏黄门侍郎。
王建:一百六回,公孙渊相国,为司马懿斩。
王观:一百七回,魏太仆。
王夫人:一百八回,琅琊人,孙权妻。
王昶:一百八回,魏征南大将军,
王韬:一百九回,魏主簿。
王基:一百十回,魏荆州刺史,
王经:一百十回,魏雍州刺史、尚书。为司马昭斩。
王敦:一百十一回,吴将军,为孙綝杀。
王真:一百十二回,魏将,为傅佥擒,乱军杀。
王含:一百十三回, 蜀将。降魏。
王沈:一百十四回,魏侍中。
王业:一百十四回,魏散骑常侍。
王瓘:一百十四回,魏参军。诈降兵败,投河亡。
王买:一百十六回,魏将。
王颀:一百十六回,魏天水太守。
王祥:一百十六回,魏太尉。
王氏:一百十九回,王肃女,司马昭妻。
王浚:一百二十回,晋益州刺史。
王浑:一百二十回,晋侍中。
王戎:一百二十回,晋奋威将军。
王氏:六十四回,赵昂妻。
汪昭:三十二回
吴匡:三回,何进部将。
吴景:十五回,丹阳太守,孙策母舅。
吴敦:十八回,泰山寇,降曹。
吴子兰:二十回,汉昭信将军,衣带诏事发,为操杀。
吴硕:二十回,汉议郎,衣带诏事发,为操杀。
吴臣:四十二回,苍梧太守。
吴懿:六十二回,刘璋舅,为赵云擒,降刘,
吴夫人:七回,孙坚妻,后称吴太夫人。病亡。
吴兰:六十二回,刘璋将,降刘,为曹彰杀。
吴班:六十五回,刘备将。从荆州归,牙门将,六出祁山中箭亡。
吴质:七十二回,汉朝歌长。
吴氏:七十七回,吴懿妹,先嫁刘瑁,后嫁刘备。生二子。
吴押狱:七十八回,看守华佗,。
吴妻:七十八回,吴押狱妻,烧《青囊书》,绝亦。
吴纲:一百十一回,魏长史。
吴国太:七回,吴夫人妹,孙坚次妻。
伍琼:四回,校尉。为董卓杀。
伍孚:四回,越骑校尉,字德瑜,为董卓杀。
伍习:十七回,杀郭汜有功封殄虏将军。
伍延:一百二十回,吴车骑将军。兵败被捉。为杜预斩。
吾彦:一百二十回,吴建平太守,降。
吾粲:三十八回,字孔休,乌程人,东吴谋士。
卫弘:五回,陈留孝廉,资助曹操。
卫凯:六十六回,汉侍中。
卫仲道:七十一回,蔡琰前夫。
卫演:一百六回,公孙渊侍中。
卫瓘:一百十六回,魏将。
文丑:六回,河北名将,为关羽杀。
文聘:三十四回,字仲业,刘表将,降曹,
文钦:一百十回,魏扬州刺史,曹爽门下客,反,投吴。为诸葛诞斩。
文淑:一百十回,文钦中子,小字阿鸯
文虎:一百十一回,文钦子。
魏续:十一回,吕布将。降曹。为颜良杀。
魏延:四十一回,字文长,义阳人,刘表将,又投韩玄,后随刘备,为马岱斩。
魏邈:一百十三回,吴将,
魏平:一百一回,魏将。
韦康:五十九回,凉州刺史。降马超,为其斩。
韦晃:六十九回,汉司直,与耿纪厚,讨曹操被擒,斩。
万政:九十五回,郭淮部将。
万彧:一百二十回,吴左典军,
舞阳君:二回,何进母。
武安国:五回,孔融部将,使锤,为吕布断手腕,
乌桓触:三十三回,幽州刺史,降曹,加镇北将军。(据考,此人名是句读错。《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载:"尚、熙为其将焦触、张南所攻,奔辽西乌桓,触自号幽州刺史,驱率诸郡太守令长背袁向曹……。"触即焦触。)
兀突骨:九十回,乌戈国国王,为诸葛亮烧死。
毋丘俭:一百五回,魏幽州刺史,扬州都督,字仲恭,河东闻喜人。为宋白杀。
毋丘甸:一百十回,毋丘俭长子。
X
小乔:四十四回,周瑜妻。
夏侯敦:五回,沛国谯人,字元让,夏侯婴之后。为鬼吓,病亡。
夏侯渊:五回,敦之族弟。为黄忠杀。
夏侯兰:三十九回,曹将,为张飞杀。
夏侯恩:四十一回,曹操背剑官,为赵云杀。
夏侯杰:四十二回,曹将,为张飞喝死。
夏侯尚:七十回,夏侯敦之侄。为黄忠擒,换俘时归曹。
夏侯德:七十回,夏侯尚兄,为严颜斩。
夏侯存:七十三回,曹仁将,为关羽斩。
夏侯茂:九十一回,字子休,夏侯渊子,嗣与夏侯敦子,驸马。为王平擒,放归。
夏侯霸:一百二回,夏侯渊长子,字仲权。夏侯玄叔,反魏降蜀。后为乱军射杀。
夏侯威:一百二回,夏侯渊次子,字季权。
夏侯惠:一百二回,夏侯渊三子,字稚权。
夏侯和:一百二回,夏侯渊四子,字义权。
夏侯令之女:一百七回,曹爽从弟之妻。
夏侯玄:一百七回,曹爽亲族,魏征西将军。为司马师杀。
夏侯咸:一百十六回,魏将。
夏恽:一回,十常待之一。
夏恂:八十三回,韩当部将,为张苞杀。
许劭:一回,汝南人,著《人物志》。
许昌:二回,会稽人,造反,自称阳明皇帝。为孙坚所杀。
许韶:二回,许昌之子。为孙坚所杀。
许攸:七回,字子远,曹操友,袁绍谋士,降曹,为许褚杀。
许褚:十二回,字仲康,谯国谯县人。
许汜:十九回,吕布谋士,
许贡:二十九回,吴郡太守,为孙策杀。
许贡家客:二十九回,刺杀孙策,为程普军杀。
许靖:六十五回,蜀郡太守,降刘。太傅。
许芝:六十九回,汉太史丞。
许慈:八十回,蜀博士。
许允:九十一回,蜀偏将军,汉城亭侯。
许允:一百七回,魏官。
许晏:一百六回,吴臣,为公孙渊斩。
许仪:一百十六回,许褚子,魏将。兵败为钟会斩。
徐荣:六回,荥阳太守,为夏侯敦杀。
徐晃:十三回,河东杨郡人,字公明,杨奉将,降曹操。为孟达射杀。
徐璆:二十一回,得玉玺献操,封高陵太守。
徐庶:三十五回,字元直,颖川人,曾用名单福,因母归曹。
徐康:三十六回,徐庶弟,早亡。
徐母:三十六回,徐庶母,自缢。
徐盛:三十八回,琅琊人,字文向。
徐氏:三十八回,孙翊妻,善卜。
徐商:七十六回,曹将,
徐夫人:一百八回,孙权妻。
徐质:一百九回,魏辅国将军,为姜维刺,乱军杀。
荀攸:二回,字公远,荀彧侄。忧愤卒。
荀爽:六回,司徒,为董卓罢为庶民。
荀谌:七回,韩馥谋士,投靠袁绍。
荀彧:十回,字文若,荀攸叔,颖川颖阴人。服毒亡。谥曰敬侯。
荀绲:十回,荀彧父。
荀正:十四回,纪灵副将,为关羽杀。
荀恽:六十一回,荀彧子。
荀(岂页):一百十四回,魏尚书。
荀勖:一百十五回,魏从事中郎。
荀恺:一百十六回,魏将。
辛评:七回,韩馥谋士,投靠袁绍。辅袁谭,为其气死。
辛明:三十回,袁绍将。
辛毗:三十二回,字佐治,辛评之弟,魏侍中。
辛敞:一百七回,魏参军
辛宪英:一百七回,辛敞姊。
薛兰:十一回,吕布将。为吕虔射杀。
薛礼:十五回,刘繇谋士,死于乱军。
薛综:三十八回,沛县人,字敬文。
薛悌:六十七回,曹操差官。
薛则:九十二回,曹将,为张苞杀。
薛乔:九十六回,曹休将
薛(王羽):一百十三回,吴官。
薛莹:一百二十回,吴光禄勋。
向朗:六十三回,刘备士,助关羽守荆州。
向举:八十回,蜀青衣侯。
向宠:九十一回,蜀将军
刑道荣:五十二回,零陵上将,为赵云杀。
刑贞:八十二回,魏太常卿。
郗虑:四十回,御史大夫,谗言孔融。
奚泥:九十回,乌戈国领兵俘长。为诸葛亮烧死。
却正:九十一回,蜀秘书。
谢旌:八十二回,孙桓之大将,为张苞杀。
谢雄:九十七回,蜀禅将,为王双杀。
Y
严政:二回,黄巾军,杀张宝,降汉。
严纲:七回,公孙瓒将,为麹义杀。
严白虎:十五回,东吴德王,为董袭杀。
严舆:十五回,严白虎弟,为孙策杀。
严氏:十六回,吕布妻。
严畯:三十八回,彭城人,字曼才。
严颜:六十三回,巴郡太守,为张飞擒,归刘。
阎象:十七回,袁术将,主簿。
阎圃:五十九回,张鲁谋士。降曹,封列侯。
阎晏:九十一回,蜀谏议将军。
阎芝:九十七回,蜀将,病亡。
阎宇:一百十五回,蜀右将军,
颜良:六回,袁绍之河北名将,为关羽杀。
晏明:四十一回,曹洪部将,为赵云杀。
袁逢:二回,司徒,袁绍父。
袁隗:二回,袁绍叔,太傅。为李傕、郭汜诛杀。
袁绍:二回,字本初。为曹操败,吐血亡。
袁术:三回,袁绍弟,初为南阳太守,称帝,为刘备破,吐血亡。
袁遗:五回,汉山阳太守。
袁胤:二十一回,袁术侄,为徐璆杀。
袁谭:二十四回,袁绍长子,字显思。为曹洪杀。
袁熙:三十一回,袁绍次子,字显奕。
袁尚:三十一回,袁绍三子,字显甫。
袁綝:九十一回,蜀都亭侯。
杨彪:三回,太尉。袁术亲戚,被曹操免官。
杨彪妻:十三回。
杨琦:十三回,汉侍中。
杨密:十三回,汉中郎将。
杨奉:十三回,骑都尉,降袁术。关、张杀。
杨大将:十五回,袁术将,长史。
杨丑:十九回,张杨部将,为眭固杀。
杨龄:五十三回,长沙管军校尉,为关羽杀。
杨秋:五十八回,韩遂将,降曹。
杨阜:五十九回,字义山,凉州参军。魏少傅。
杨修:六十回,字德祖,杨彪子,主簿,为操杀。
杨怀:六十一回,刘璋将,白水都督,为刘备军斩。
杨氏:六十四回,马超妻,为梁宽、赵衢斩。
杨柏:六十四回,张鲁将,为马超斩。
杨松:六十四回,杨柏兄,张鲁谋士,献汉中,为操斩。
杨洪:六十五回,蜀将,降刘。治中。
杨昂:六十七回,张鲁将,为张合杀。
杨任:六十七回,张鲁将,为夏侯渊斩。
杨锋:八十九回,南蛮银冶洞二十一洞主,
杨仪:九十一回,蜀绥军将军。自恃功高,被废为庶人,自刎。
杨陵:九十二回,杨阜族弟,魏南安太守,诈降,为关兴杀。
杨暨:九十九回,魏官。
杨顒:一百三回,蜀主簿。
杨祚:一百六回,公孙渊将,
杨综:一百七回,魏主簿。
杨欣:一百十六回,魏金城太守。
杨济:一百二十回,晋冠军将军。
阳群:九十七回,蜀将。病故。
于禁:十回,泰山巨平人,字文则。为关羽擒,荆州失归曹。为曹丕气死。
于糜:十五回,刘繇部将,孙策挟死。
于吉:二十九回,东吴呼为神仙,气死孙策。
于诠:一百十一回,吴将。为魏乱军杀。
俞氏:七回,孙坚之过房。生孙韶。
俞涉:五回,袁术手下骁将,为华雄杀。
虞翻:十五回,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会稽吏,投吴,精通易经。
虞松:一百八回,魏主簿。
乐进:五回,阳平卫国人,字文谦。为甘宁射中面门。
乐就:十七回,袁术将,操擒杀。
乐綝:九十八回,乐进子。扬州刺史,为诸葛诞杀。
尹礼:十八回,泰山寇,降曹。
尹楷:三十二回,武安长,袁尚将,为许褚杀。
尹奉:六十四回,历城统兵校尉,曹将。
尹默:八十回,蜀学士。
尹赏:九十二回,魏天水主簿,降蜀。
尹大目:一百七回,魏殿中校尉。
云英:二十三回,董承侍妾。
应劭:十回,泰山太守。为张闿乱军所逼投袁绍。
阴夔:三十二回,袁尚将,豫州刺史。
殷馗:三十一回,辽东人,善晓天文。
殷纯:八十回,蜀大司马。
爰(青彡):一百十六回,魏将。
爰邵:一百十六回,魏护卫。
伊籍:三十四回,荆州幕宾,字机伯,山阳人。后随刘备。蜀昭文博士。
雍闿:八十七回,蜀建宁太守,汉什方侯雍齿之后,结连孟获反。为鄂焕杀。
雅丹:九十四回,西羌丞相,为马岱擒。
越吉:九十四回,西羌元帅,为关兴杀。
羊祜:一百二十回,晋都督。
Z
诸葛亮:三十六回,琅琊阳都人,字孔明,病死五丈原。
诸葛瑾:二十九回,字子瑜,琅琊南阳人,诸葛亮兄。
诸葛珪:三十六回,诸葛亮之父,早卒。
诸葛玄:三十六回,诸葛亮之叔,与刘表有旧。
诸葛均:三十七回,诸葛亮弟。
诸葛原:六十九回,迁新兴太守,管辂卜之。
诸葛虔:八十五回,曹仁将,
诸葛恪
诸葛瞻:一百五回,诸葛亮子。字思远。娶刘禅女。兵败自刎。
诸葛诞:一百十回,魏镇东将军,字公休,琅琊南阳人,诸葛亮族弟。反魏。为胡奋杀。
诸葛靓:一百十一回,诸葛诞子。
诸葛绪:一百十六回,魏雍州刺史。
诸葛尚:一百十七回,诸葛瞻子。兵败亡。
张让:一回,十常待之一。投河死。
张角:一回,巨鹿人,天公将军。
张梁:一回,巨鹿人,地公将军,为皇甫嵩所杀。
张宝:一回,巨鹿人,人公将军,为手下严政所杀。
张飞:一回,字翼德。涿郡人。为范疆、张达刺杀。
张世平:一回,中山贩马商人。
张均:二回,朗中。
张举:二回,在渔阳反,称天子,自缢。
张纯:二回,在渔阳反,为手下头目刺杀。
张济:三回,董卓将,后自立,攻南阳中流矢亡。
张邈:五回,初为陈留太守。
张超:五回,初为广陵太守,张邈弟。为操破,自刎。
张杨:五回,初为上党太守,大司马。为杨丑杀。
张俭:六回,山阳高平人,字元节,江夏八俊之一。
张虎:七回,江夏人,黄祖部将,为孙策射杀。
张温:八回,司空。董卓杀。
张闿:十回,徐州都尉,旧为黄巾军。杀曹嵩一家。
张燕:十一回,黑山贼,降操,被封平北将军。
张昭:十五回,字子布,彭城人
张纮:十五回,字子纲,广陵人,东吴谋士,后留许昌,被封会稽都尉回吴。病故,言筑石头城。
张英:十五回,刘繇部将,为陈武刺死。
张勋:十五回,袁术将,都督。
张绣:十六回,张济侄,破曹,降曹,
张鲁:五十九回,汉宁太守。沛国丰人。自号师君。降曹,封镇南将军。
张陵:五十九回,张鲁祖,在西川鹄鸣山中造作道书惑人。
张衡:五十九回,张鲁父,行道,号米贼。
张先:十七回,张绣将,为许褚杀。
张合:二十二回,河间人,字隽×,袁绍将,降曹。为诸葛亮设计亡。
张津:二十九回,交州刺史,为迷信所害。
张(岂页):三十二回,袁尚将,降曹,为甘宁杀。
张南:三十三回,袁熙将,降曹,为周泰杀。
张武:三十四回,江夏贼,为赵云杀。
张温:三十八回,吴人,字惠恕。
张允:四十回,刘表将,降曹,为操斩。
张横:五十八回,韩遂将,为曹军杀。
张既:五十九回,字德容,京兆尹。
张卫:五十九回,张鲁弟。为许褚斩。
张松:六十回,字永年,益州别驾。法正、孟达友。为兄出首,刘璋斩。
张任:六十回,刘璋将,蜀郡人,为张飞擒,斩。
张肃:六十二回,张松兄,广汉太守。
张翼:六十四回,武阳人,刘璋将,降刘。兵败国亡,死于乱军。
张著:七十一回,蜀牙将,
张音:八十回,御史大夫,庙高使
张爽:八十回,蜀从事。
张裔:八十回,蜀偏将军。
张南:八十一回,蜀将。兵败死于乱军。
张达:八十一回,张飞将,刺杀飞,降吴。后为吴送归,为张苞剐。
张苞:八十一回,张飞长子。不慎跌入涧中,伤重亡。
张绍:八十一回,张飞弟。
张氏:八十五回,张飞女,刘禅正宫。
张嶷:八十七回,蜀将,南征曾为祝融夫人擒,荡寇将军,段谷之战为魏军乱箭射杀。
张韬:九十一回,郭贵妃幸臣,陷甄氏。
张普:九十六回,曹休将,为朱桓杀。
张虎:九十八回,张辽子。
张休:九十八回,张昭次子,吴太子右弼。
张承:一百二回,吴将。
张球:一百三回,魏骁将,
张茂:一百五回,魏太子舍人,字彦材,谏言被斩。
张弥:一百六回,吴臣,为公孙渊斩。
张当:一百六回,魏黄门,谄事曹爽。为司马懿斩。
张特:一百八回,魏牙门将。
张约:一百八回,诸葛恪心腹将。为孙峻杀。
张缉:一百八回,魏光禄大夫,张皇后之父,曹芳之皇丈。为司马师杀。
张皇后:一百九回,曹芳妻。为司马师白练绞死。
张明:一百十回,魏将。
张布:一百十三回,吴将军。为孙皓斩。
张遵:一百十七回,蜀尚书。兵败亡。
张绍:一百十八回,蜀私署侍中。降魏。
张峻:一百十八回,蜀太常。
张节:一百十九回,魏黄门侍郎。为司马炎斩。
张华:一百二十回,晋秘书丞。
张悌:一百二十回,吴丞相。死于乱军。
张尚:一百二十回,晋将。
张象:一百二十回,吴前将军。降晋。
张辽:十一回,雁门马邑人,字文远。为丁奉射中腰,箭疮迸裂亡。
赵忠:一回,十常待之一。
赵弘:二回,黄巾军,使槊,为孙坚所杀。
赵萌:三回,汉右军校尉。
赵岑:五回,董卓将,后献汜水关。
赵云:七回,字子龙,常山真定人。病故。
赵岐:七回,太仆。
赵彦:二十回,汉议郎,为操杀。
赵睿:三十回,袁绍将,为曹兵所杀。
赵范:五十二回,桂阳太守,为赵云擒,降。
赵韪:五十九回,益州吏。
赵衢:六十四回,杨阜友。
赵昂:六十四回,历城统兵校尉,曹将。
赵月:六十四回,赵昂子,马超裨将,父举事,为马超斩。
赵颜:六十九回,管辂卜之。
赵累:七十三回,关羽将,粮料官,走麦城死于乱军。
赵祚:八十回,蜀别驾。
赵融:八十一回,蜀将。
赵咨:八十二回,东吴中太夫。
赵统:九十七回,赵云长子,虎贲中郎。
赵广:九十七回,赵云次子,牙门将。
赵直:一百四回,蜀行军司马。
朱(亻隽):一回,中郎将,封车骑将军,河南尹、大司农。李郭交兵成疾而亡。
朱治:十五回,字君理,丹阳故鄣人,
朱灵:二十一回,曹将,
朱桓:三十八回,字休穆,吴郡人。吴奋威将军。
朱光:六十一回,曹将,庐江太守。为甘宁打倒,吕蒙军乱刀斩。
朱然:七十五回,东吴将,虎威将军。为赵云杀。
朱褒:八十七回,蜀牂牁太守,结连孟获反,为鄂焕杀。
朱赞:九十三回,魏荡寇将军,为赵云杀。
朱恩:一百八回,诸葛恪心腹将。
朱芳:一百十回,魏将。
朱异:一百十一回,吴将。兵败为孙綝斩。
朱太后:一百二十回,孙休妻。
周毖:四回,侍中,为董卓杀。
周奂:九回,大鸿胪,死于国难。
周瑜:十五回,庐江舒城人,字公瑾。
周尚:十五回,丹阳太守,周瑜叔。
周泰:十五回,字幼平,九江下蔡人。
周昕:十五回,王朗将,孙策杀。
周仓:二十八回,原为张宝部下,关西人,后随关羽。败麦城,自刎亡。
周循:五十七回,周瑜长子。
周胤:五十七回,周瑜次子。
周善:六十一回,孙权心腹,为张飞杀。
周群:六十五回,蜀将,降刘。
周平:八十三回,周泰弟,为关兴斩。
周舫:九十六回,东吴鄱阳太守。
周旨:一百二十回,杜预牙将。
邹靖:一回,校尉。
邹氏:十六回,张济妻,
郑玄:一回,字康成,刘备师,汉尚书。
郑泰:二回,侍御史,
郑宝:二十九回,巢湖太守。
郑度:六十四回,刘璋从事。
郑文:一百二回,魏偏将军,诈降蜀被斩。
郑袤:一百十回,魏光禄勋,
郑伦:一百十三回,魏将。为廖化斩。
钟邵:十回,谏议大夫。
钟缙:四十一回,夏侯敦部将,钟绅兄弟,为赵云杀。
钟绅:四十一回,夏侯敦部将,钟缙兄弟,为赵云杀。
钟繇:五十六回,长安郡守。
钟进:五十八回,钟繇弟,为庞德杀。
钟会:一百七回,颖川长社人,字士兵季,钟繇之子。造反,为乱军杀。
钟毓:一百七回,钟会兄。
笮融:十五回,刘繇谋士。
种拂:九回,太常卿,死于国难。
种辑:二十回,汉长水校尉,衣带诏事发,为操杀。
臧旻:二回,会稽刺史。
臧霸:十一回,泰山华阴人,字宣高。降曹。
宗宝:十一回,孔融将,为管亥杀。
宗预:一百五回,南阳安众人,字德艳,蜀参军,右中郎将。
紫虚上人:六十二回,锦屏山老道。
左丰:一回,黄门。
左灵:十三回,
左贤王:三十三回,北番王。
左慈:六十八回,字元放,道号乌角先生,戏曹操。
左咸:七十七回,东吴主簿,进言斩关羽。
脂习:四十回,京兆,孔融友。
祝融夫人:九十回,孟获妻,祝融氏之后,为马岱擒,
祖茂:五回,字大荣,吴郡富春人,双刀。为华雄斩。
祖弼:八十回,符宝郎,为曹洪杀。
卓膺:六十四回,刘璋将,降刘,
翟元:七十三回,曹仁将,为关平斩。
州泰:一百十一回,魏兖州刺史。
曾宣:一百十二回,诸葛诞将,降魏。
甄氏:三十三回,袁熙妻,为曹丕纳之。后赐死。
~补充几个人:毋丘秀,韦昭,王睿
三国中谁的兵器最厉害,论谋略哪三人最厉害,如果你要建一座城池,你要如何分配自己的手下
武器最厉害的关羽,老关杀人从来一刀两段,势大力沉,不是一般的刀早玩完了……
谋略的话:鬼才郭嘉,名声不是吹出来的,生前用计变幻莫测,死后遗记定了辽东。
贾诩,三国后期虽名声不显,那是因为他深谙明哲保身之道,董卓的毒计不仅仅有李儒出谋,贾诩也有出力,宛城之战更是露足了风头,只是锋芒过露,还差点把老曹杀掉了,不低调不行啊!但是一般人低调,老曹要杀那也是很简单的事,张绣不就死的不明不白,贾诩能活到七十多岁,不可谓不高寿,一般人做不到
再就是司马懿了,这家伙太能隐忍了,年轻的时候不显山不露水,中年的时候更是为等待时机,而迟迟不显露才华,老曹挂了,机会来了,但是没把握,曹丕不好对付,人家继续隐忍……小曹也挂了,机会来了,但是不能雷霆一击,一直到到把曹真麻痹,一举拿下都城,更是挟天子擒杀曹真……到老的时候,司马才真真正正的掌大权
至于城池嘛,当然各司其职了,要搭配的话,守城用徐晃,攻城用鞠义,野战用高顺,骑战用吕布,弓箭用夏侯渊,水战用甘宁,丛林战不知道……内政用诸葛,外交用荀彧,军师用郭嘉,冲锋用张飞,斩将用赵云………………
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诗句
1. 关于势如破竹的诗句
关于势如破竹的诗句 1.关于描写历史的故事成语:势如破竹
成语势如破竹的意思:势:气势,威力。形势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近义词势不可当、所向披靡、摧枯拉朽
反义词牢不可破、坚不可摧、节节败退
典故:
西晋时期,有一位着名的将领、学者名叫杜预。他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他有很高的谋略,被人称为“杜武库”。
他曾撰写过《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学术着作。其中《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流传至今的《左传》注解中最早的一种,被收入《十三经注疏》之中,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三国时期,魏国由司马氏执掌政权。魏国吞并蜀国后,司马炎索性夺了帝位,建立晋朝,他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晋武帝。此时,杜预主张出兵灭吴,一统天下,他给晋武帝写了一道奏章。晋武帝看罢奏章后,觉得杜预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就不顾众臣的反对,下了伐吴的决心。
公元280年,杜预率领几路大军向吴国发动攻势。他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占领了长江上游许多城镇,沅、湘两江以南一带的州郡,也都投降晋军。吴军都督孙歆等二百多名官员被俘、被杀。
杜预想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一下子把吴国灭掉。可是有人却认为,吴国是个大国,实力非常雄厚,要把它一下子灭掉实在很困难,况且当时正是夏季,暑热难当,雨水丰盛,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暂时停止军事行动,等到冬季再发动进攻也不算晚。
杜预不同意这种意见,他坚定地说:“从前,燕国的乐毅靠着济西一战,一口气就占领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取胜的原因,除了乐毅指挥有方以外,就是靠士气旺盛。现在我方士气旺盛,如果及时进攻吴国,就好像用刀破竹子,劈破几节以后,剩下的就可以迎刃而解,不会受到什么阻碍了。”
杜预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与敌军作战。凡是他的旌旗所指之处,敌人没有不被打得大败的。很快,晋军攻下了建业,吴主孙皓被迫投降。晋朝终于统一了全国。征南军队班师回朝后,晋武帝封杜预为当阳县侯,以表彰他平定东吴的盖世功勋。
杜预认为天下虽然安定,但爆发战争的可能依然存在,绝不能掉以轻心。于是他仍然勤于军备。后来,他还利用军队兴修水利,为人民造福。他的这些功绩,都长久地留在人民的心中。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2."势如破竹"的上一句是什么
“势如破竹”上一句是“今兵威已振”,原为“譬如破竹”,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一、出处
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著手处也。——《晋书·杜预传》
二、释义
从前,乐毅凭藉济西一伏而一举吞并了强大的齐国。目前,我军兵威已振,这就好比破竹,破开数节之后,就都迎刃而解了,不会再有吃力的地方了。
三、用法
1、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2、近义词:势不可当、所向披靡 、摧枯拉朽等。
3、反义词:牢不可破、坚不可摧 、节节败退等。
扩展资料
“势如破竹”的典故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吴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
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
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
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搜狗百科-势如破竹
3.描写战士们在战场上勇敢厮杀势如破竹的句子有哪些
1、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lie)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埋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2、王邑、王寻拒绝了严尤的建议,决定先破昆阳,再进兵宛城。
新军全部兵力42万人,把一座小小的昆阳城包围了几十层。他们在昆阳城外扎下几百座营盘,真是旌旗蔽野,尘土遮天,擂鼓呐喊的声音一直传到几十里外。
王寻、王邑一面命令士兵挖掘地道攻城,一面用冲车猛烈地撞击城门。汉军顽强抵抗,新军没能把城攻破。
王邑又命令士兵推出十多丈高的楼车,靠近城墙。楼车上的士兵居高临下,对着城中放箭和发射石块。
新军的箭和石块像雨点般地向城里射来。城中的人不能出门行走,老百姓要到井边汲水,都得背着一块门板挡住箭石。
王寻、王邑更加得意,认为攻破昆阳,是早晚之间的事,只须坐等破城的捷报,再不去留心其他事情了。3、在两军相持阶段,能否不断地补给军粮,会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败。
一天,曹军的探子侦察到,有几千辆袁军的粮车,正往官渡这边押运过来。押运官韩猛是个有勇无谋的人,打起仗来轻敌少备。
荀攸听到这一情况,便建议曹操派兵去劫夺袁绍的粮车。曹操派部将徐晃和史涣率兵前往,在半路上打跑了韩猛,烧掉了他押送的全部粮车和军用物资。
到了十月,袁绍又派人从河北运来一万多车军粮,囤积在大营以北40里的故市、乌巢(都在今河南省延津县境内),还特派大将淳于琼带领一万人驻在那里保护。由于上次粮车被烧,沮授这次特别提醒袁绍,要他另派一员战将率领一部分军队驻防在淳于琼的外侧,以防曹军偷袭。
4、完颜亮过高地估计了他自己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南宋军民的力量。就在他出兵南犯的前后,南宋的义军领袖魏胜和王友直,起兵收复了长期沦陷的海州(今江苏省新海连市)、沂州(今山东省临沂县)和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南)。
各地义军的反抗斗争,有力地扰乱了金军的后方,分散了金军的兵力。在金军内部,从完颜亮出兵那天起,先后就有两万多人在半路上开了小差。
更加严重的是,一部分女真贵族利用完颜亮率军南下的机会,发动政变废除了他的帝号,拥立完颜雍为新皇帝(即后来的金世宗)。可是当时走在南侵路上的完颜亮还蒙在鼓里。
5、陈友谅果然亲自率领水军顺流东下,先到大胜港,打算从这里登陆。可是这里的港口很窄,大船开不进去,而且发现朱军早有准备,就急忙掉转船头,直接驶往江东桥。
到了近前,一看是大石桥,不是木桥,陈友谅不禁大吃一惊;接着按照约定信号,连喊“;老康!”又没人答应。陈友谅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受了康茂才的骗,赶紧指挥部队撤退。
6、白起针对赵括没有作战经验、鲁莽轻敌的弱点,决定对赵军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并进行了具体的战斗部署:第一,在长壁构成一个袋形阵地,以主力部队坚守营垒,阻止赵军的进攻;第二,把原来在第一线上的军队作为诱敌部队,命令他们受到赵军进攻就向长壁撤退,引诱赵军深入包围圈;第三,在长壁的两翼布置精兵22000人,准备出其不意地插入赵军的后方,断绝它的粮道,并协助长壁的部队,包围来进攻的赵军;第四,另外再派出骑兵5000人插入赵军营垒的中间,把赵军分割成为两部分,使赵军首尾不能相顾。7、这次金军南犯,兀术亲自率领精锐的“;铁浮图”和“;拐子马”15000余骑,准备以此抄袭岳家军的大本营,进而消灭岳家军的主力。
“;铁浮图”是兀术的特种骑兵,人马都披上厚重的铠甲,以三骑为一队,作为正面冲锋队。每向前进,就用障碍物堵塞后路,只许进,不许退。
“;拐子马”指的是左、右翼骑兵,作战时,配合“;铁浮图”从两面包抄。这种骑兵队伍都是由女真人组成的。
打起仗来,像围墙铁幕一般,很难对付。岳飞认为“;铁浮图”和“;拐子马”虽然厉害,但还是可以利用它的弱点,找出对付的办法来。
他发现“;铁浮图”的马腿安不上铁甲,只要马腿被砍断,骑在马身上的士兵就要跌下。因此,他机智地指挥将士手持马扎刀、长斧和敌人对阵。
宋军上砍敌兵,下砍马腿,金兵马倒人也跟着倒,人马大乱。岳飞提枪跃马,亲临战阵。
他在敌阵中左右开弓,往来冲杀,将士们见了,勇气倍增。岳飞的心爱部将杨再兴单骑突入敌阵,左冲右突,锐不可挡,差一点把金兀术活捉住。
这次大战,从申时(下午四时左右)打到黄昏,金军有的被宋军杀死,有的被马踏成烂泥,死尸布满原野。8、项羽派蒲将军率兵昼夜兼程,从三户津向南渡过漳水,再次打败秦军,切断了章邯的退路。
项羽又率主力部队猛攻,在汗水(漳水支流,在今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把秦军打得大败。章邯接二连三地遭到失败,既无援军,又怕被秦二世和赵高杀害,再次向项羽求降。
9、十一月二十七日黎明,金将完颜元宜率领将士们来到完颜亮的御营。完颜亮听到喧哗声,从梦中惊醒,还以为是宋军来劫营。
他急忙披衣坐起,早有一支羽箭嗖的一声射入帐中,完颜亮拣。
4.四年级语文:关于竹子的成语和诗句
势如破竹shì rú pò zhú
[释义] 势:气势;威力;破竹:劈开竹子。气势就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了头几节;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势分开了。比喻打仗或工作毫无阻挡;节节胜利。
[语出] 《晋书·杜预传》:“今军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正音] 破;不能读作“pè”。
[辨形] 势;不能写作“事”。
[近义] 势不可当 所向披靡
[反义] 坚不可摧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三国志12:威力加强版——武将综合能力排行
每个武将都有各自的作用,在不同局势,不同势力,不同战略情况,不同时期甚至不同武将组合的情况下,所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所以这里是个人认为综合大多数情况时各个武将的综合作用。
(其中:①只针对三国武将、岛国人士以及穿越人士不算在内
②只包括有明显作用的武将,蔡中蔡和双剑合璧一统江湖神马的不算在内)
第一档:周瑜、诸葛亮、曹操、司马懿、吕布
第二档:孙坚、贾诩、吕蒙、陆逊、孙权、刘备、法正、诸葛恪、马谡
第三档:姜维、陆抗、徐庶、庞统、董卓、陈宫、徐庶、钟会、郭嘉、沮授、杜预、李儒、田丰、荀_、邓艾、程昱
第四档:曹仁、太史慈、魏延、庞德、甘宁、麴义、徐晃、颜良、荀攸、韩遂、朱_、张飞、陈泰、王异、张角、关平、程普、满宠、太史慈、黄忠、司马昭、徐盛
第五档:羊祜、彻里吉、赵云、关羽、孙策、张辽、马超、夏侯_、司马师、张昭、张_、于禁、郭淮、夏侯渊、张任、周泰、典韦、郝昭、华雄、李恢、邓芝、司马望、孙皎、韩遂、霍峻、刘晔、戏志才、张苞、文鸯
(上面排名不分先后)其余武将的作用往往没有以上武将有效
其中一些武将是我比较偏爱的,用着一直很顺手,说明一下:
诸葛恪:除了军师+鬼谋之外看似无甚出彩之处,不过拥有12PK第一神技“挑衅”使得拥有诸葛恪的城市可以轻松抵挡敌方的进攻,事实上所有拥有战法“挑衅”的武将我都视其为神将,而诸葛恪是其中全属性最好的一个,同理马谡、邓芝、司马望也是很强大的武将,祖茂因为死的太早,属性也排不上一线...所以....
朱_:统帅89很不错,不过其他属性很一般,特技也只有一个口才,⊙_⊙b汗... 但是拥有特技全攻城强化,弓兵会攻城强化而且统帅高,这些优点合在一起就成就了全弓兵队的可能,全弓兵队可以搭配更多低采配的战法,比如全军远射,弓攻击强化等等,打AI经常可以近乎0损(AI经常因为被弓兵射击而折返),但是弓兵攻城乏力,此时有了全攻城,就能在敲城门或者兵法阵时提高效率;同理韩遂也很厉害(神速弓+军师)
关于第一档的五个boss,个人认为综合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①诸葛亮 (八阵、防绝、乌合、第一类特技全具备、军师+鬼谋+水练+兵器+冷静)
八阵可以说是12PK中唯一的损人又利己的群体战法,施展战法的时机灵活多变、可以轻松扭转局势
②周瑜 (神火、防绝、用众、军师+鬼谋+远射+水练)
神火可以说是12PK中最强力的妨害战法、绝对简单粗暴
③司马懿 (速战、绝道、乌合、军师+鬼谋+攻城+神速)
司马老贼的速战个人认为是最强力的强化战法
④曹操 (魏武、求贤、乌合、防乌、军师+鬼谋+神速+攻城+兵器)
求贤之策是曹老板的优势,魏武也是阵地战的强力武器
⑤吕布 (人吕、豪杰+一骑+神速+攻城)
砍瓜切菜能手,不过自信智力有障碍,而且人吕克星颇多(各类镇静战法,各类武力上升战法,各类武力下降战法,冷静等等)但是在攻打_丝势力或_丝城市的时候可以说是效率最高的一个
绝对高分悬赏!读过三国的人,懂历史三国的人进来,评下!!
这个首先还是要比综合实力和对历史的贡献。这个是大方向。争论出一吕二张三赵云这些没有意思。你得首先选出一些***,再选出在某些战役或者在治国方面做出过一定贡献的人。就武力而言,关张不相上下,但是关羽镇守荆州多年,虽然最后也丢了,但是他留给历史的重要性明显强于张飞。当年,刘备汉中称王的时候,选择的太守是魏延,也不是张飞。
历史不是游戏可以概括的,或许游戏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该人物的某些特点,但是局限性很大。
如果要选出影响三国走向或者局面的十个人的话,司马昭是可以入围的。
或许有人会告诉我,司马昭武力才74,智略就88吧,像他这样的人在三国一大堆,他怎么能入围呢。
游戏玩家和《演义》读者,对其父司马懿的评价是比较高的,一些辩论甚至提出了“司马懿不战而屈人之兵”瓦解了诸葛亮,这是兵法的最高境界,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司马懿岂非成了三国第一 ?
司马懿确实不错,但是,司马懿执政时间很短,249年政变到251年死,也就3年而已。长子司马师仅仅比他爹多活了4年,剩下的时间都交给了司马昭。司马昭在政治上改革法令,提倡节俭,发展农业。后来司马昭还废除了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累赘的屯田制度。军事上,司马昭平淮南叛乱一事上显出了高人一筹的策略。习凿齿(写《汉晋春秋》那个)说“君子谓司马大将军于是役也,可谓能以德攻矣。……今一征而禽三叛,大虏吴众,席卷淮浦,俘馘十万,可谓壮矣”
此外,司马昭在262年年底坐镇长安,派遣三路军南下灭蜀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看过演义的人都知道。
所以,个人认为,沮授、田丰、庞统、郭嘉、程昱这些人,甚至姜维、周瑜都比不过司马昭。其实,周瑜还不如鲁肃。
这是第一个问题,稍微谈了一下,居然都打了这么多字。
第二个问题,谈谈行军打仗的问题。
排在第一的肯定是曹操,这个没有任何争议。曹操戎马生涯接近40年,有明确记载的战役31次,大多取得胜利,最后统一了长江、秦岭以北的广大中国地区。举几个例子。1、曹操轻率600骑设计击杀文丑本人在内的数千军队。曹操时候的曹操是非常敢于用险,用谋的。2、曹操在192、193年以少胜多,击破了数十万青州黄巾军。3、打马超,渡黄河的时候,56岁的曹操一马当先,率先渡过,面对马军的枪林弹雨,曹操犹坐胡床,毫不怯场,感动三军,使得后续部队顺利渡河。4、打吕布的时候,曹操引水灌城,这个有点像王翦灭魏的时候,引黄河水,灌大梁。5、官渡战,曹操轻率骑兵偷袭乌巢,果断、果敢、勇猛,和年轻时候的李世民差不多。
曹操也打败仗,但大多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打徐荣的时候,这个时候是曹操第一次打仗,而且兵少,输了也很正常,没有经验。赤壁战,这个战役的客观因素就太多了,初中生都知道。
再说说张辽。
游戏玩家都知道,张辽的骑兵和枪兵都很厉害,配上吕布+貂蝉,无敌。在魏国名将中,其武力也是前三前五吧。但是典韦的96和许褚的95起不到作用,玩家还是喜欢用2张2夏侯。
顺便说一句,在吕布帐下效力的时候,吕布的手下第一号将领是高顺,张辽是第二。
张辽这个人,无家庭背景、无家族势力,全靠自己的武艺和勇敢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先投丁原,又依董卓,再投吕布,最后归顺曹操。从魏24年,战功赫赫,载入史册。他的平民到一代名将,我觉得,可以拿出来谈一下,你觉得呢?
如果你要问我,他都有什么功绩?
我就说不了那么多了,我都打了好多字。
最后,在谈几个人。
鲁肃,这个是提出“榻上策” 的人,他的观点比诸葛亮的“隆中对”还早几年,而且更现实,诸葛亮的观点不符合实际,“还于旧都”的愿望只能在梦中去实现。之后,甘宁又补充了鲁肃的意见,提出了著名的“两分天下论”,也就是东吴收复荆州和西川,和曹操形成南北割据。
甘宁将军有此建设性意见,比赵云不落下风吧?
魏延在汉中的时候,也创建了著名的“重门兵法”,之后的王平、姜维都是师从魏延,得以守卫汉中40余年,看来魏延也比赵云强哟。
为什么要忽略掉陆抗呢?
岂止是陆抗,连文武大帝杨广,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完颜亮都忽略了,金国的千古一帝,到最后落到一个王的位置了。
刘焉也忽略了。
汉末管理地方的本是刺史,但刘焉却进言将它改成了垄断军政经济大权的州牧,而后几个宗亲大臣各拒一州,才有了后来的军阀混战。有此创造性贡献的刘焉,应该给他一个位置吧。你觉得呢
还有就是邓艾。说来话长,我只说一句话。家境贫寒的邓艾是靠自己优秀的才干和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步步高升的。虽然他和钟会都是被诛杀的,但是两人的品格上时不同类的。
我看了你说的庞德,好歹也抬着棺材出来和关羽打仗,而且棺材是为关羽准备的。不过,我倒想说说于禁,作为魏国唯一的一个假节钺于禁和蜀国唯一的一个假节钺关羽之间的较量,打的如此狼狈,有些书上还说,于禁是非战之罪,作为统帅不懂地形、地势、天气,还说什么非战之罪。
就谈这些吧
我也不是专门写书的 想到哪里 就写到哪里了
三国时期,如果给你选十个人跟你打天下,你会选谁?为什么?
汉末三国时期,汇聚了一个时代的精英,他们同时在这场百年乱战的大舞台上,表演着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因为用力过猛,不小心跌下舞台摔得头破血流;也有的人因为能力不足,为观众评委残忍淘汰。只有一小部分人,因为他们突出的个人能力,以及锲而不舍的表演精神,才使自己载入了舞台的史册。
——如果有一次偶然的机会,令我们也穿越到了汉末乱世,变身为一方割据诸侯,可以挑选十个谋臣武将逐鹿天下。我们应该怎么利用上帝视角,挑选到最合适的辅臣,开创属于我们的霸业呢?
首先是十个谋臣武将的分配问题,比例多少更适合一些。由于是集团发展初期,战事势必更加频繁,谋臣的作用固然重用,但有时候一两个能力超群的谋主,即可替代无数的平庸之辈。但是武将不同,当集团同时面临多条战线的时候,每一条战线都含糊不得。因此!我的比例是武将的数量大于谋臣,最好是三七的比例。不过武将也可以挑选帅才,补足谋臣的缺失。
我的选择如下
谋臣一:政治家荀彧。此人是曹魏第一谋臣,其善于治理政治,同时对战略、战术的研究亦不容小觑。
谋臣二:外交家鲁肃。在群雄林立的乱世中,一个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少不了一位政治外交家。
谋臣三:奇谋家法正(或荀攸、郭嘉)。军中最善奇谋者,往往能够担任谋主。因为奇谋对前线作战部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武将一:帅才周瑜。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周瑜善于治军,精于战略,思于奇谋;水里来陆里去。周瑜无疑是三国时期最佳帅才。
武将二:相才陆逊。陆逊为将有完美的大将之风,在其部下彼此不信任的情况下(失人和),其深思熟虑,沉着冷静,以奇计反大败为大胜。陆逊为相,亦深知政事,明于战略。
武将三:将才张辽。张辽为将勇猛,善于奇袭,且具备一定的帅才潜质。唯一的缺点是其统兵的数量往往不多。不过这是曹操控权的错。
武将四:名守曹仁。曹仁为将,风格与曹操相似,善于凝聚人心,无论情况多不利,只要他几句口号喊出来,将士们立马上下一心,奋死守城。
武将五:先登乐进。乐进短小精干,进可攻退可守,是先登的好手,亦是守城的名将。
武将六:水贼甘宁。甘宁做了几十年的水贼,仅带着一群不良青年,即足以让官府的军队感到畏惧。其加入孙吴短短几年,即跻身十二虎臣队列,其军事水平不言而喻。
武将七:斟酌再三,还是想选魏延。虽然他的性格跟关羽一样不足以成大事,但是他打仗的风格太喜欢了。
因此!我最终选择是:谋臣荀彧、鲁肃、法正;武将周瑜、陆逊、张辽、曹仁、乐进、甘宁、魏延。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英雄与人杰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标准。每一个观众心中,都会有一杆标尺,由于认知不同,其结果可能差之千里。以上仅属笔者心目中最认可的一套阵容。
今天关于“沮授阵容搭配杜预”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